《庆熹纪事(全)》转载请注明来源:读笔小说dubixs.com
五十阿兰扎
自十月始,震北大将军姜放、骠骑将军王骄十便自白原河始,一路清荡匈奴残部,渐渐向天水推进。凉王必隆亦未退守凉州城,而是于出云调度粮草马匹支援,源源不断到京的,都是捷报。
至十月下旬,姜放、王骄十每疏战况,都可见其中一支奇兵,纵横捭阖,神出鬼没,于白原河以北,带林至翰陆间驰骋无阻,非但协同调度了姜放、王骄十两部人马,更妙的是不断将匈奴人向东线压迫,逼得洪州军不得不全线极力戍防。因此洪州军虽为守军,战绩却也极彪赫,竟还生擒了屈射的右骨都侯。
草原各国流民皆渐渐回乡安置,立坛奉祖,终归故土。原先各国贵胄多有在屈射蹄下覆灭的,现今都各族各部割据混居,除卢芳与贺里伦两盟国国王、女王俱在外,都不成气候。这支人马亦在各族中不住安抚调停,故所经地界都安静平和,各族族长纷纷入白原河壕营朝拜,称中原天子为“天可汗”,朝觐礼物亦是源源不断地送往朝廷。裂而不争,和而不聚,正是中原想要的局面。
皇帝看了两人欲盖弥彰的战报,命霍炎批复问道:“究竟是什么奇兵?辟邪又在做什么?”
三里湾一役,皇帝身边的近侍多有折损。这时候中书舍人的缺尚未补完,最辛苦的便是霍炎了。他自随皇帝回銮离都之后甚少笑容,这时听了皇帝这么问,终于展颜笑道:“皇上这两句话当真问得绝妙。”
“你是见过他的惨状的。”皇帝道,“他是现在可以六日间奔袭千余里的人吗?听说他十月初就捧着诏书自去了白原河大营。因他伤重才将他留在北方,现倒生龙活虎起来了。”
霍炎词穷,不知如何作答,于是继续俯首疾书。
这日皇后的丧期已满一月,兵部、吏部及刘远等来议此役军功犒赏。
除已封赏永平侯的王骄十外,姜放封长平侯,刘思亥、赤胡等均有追赠,必隆、洪定国两王追加封地,加封子嗣,陆过等大将各有升迁,荫及后人。
现仍在皇后百日丧期之内,年内封赠皆暂缓不行,但赏赐银两物品俱已开具清单妥当,由吏部、内务府各自操办,并发咨文于大将军府、京营戎政、震北军及洪、乐、凉三军。
“五军将士当欢欣鼓舞,皇上圣明。”刘远道。
皇帝微笑道:“留守离都的诸卿亦为粮饷操劳,自成亲王始,各部亦有嘉奖,待年后发诏。”
翁直将封赏名单看了一遍,笑道:“皇上,京营提督太监不在嘉奖名单之中,其功冠于全军,皇上是要另行封赏吗?”
皇帝笑道:“他是个年轻的内臣,不当同将士并赏。我朝内臣之功,都由内务府、司礼监拟了,交内宫之主核准恩赏,并不应在此处。”
而辟邪之功迄今未叙,应是当今执掌内宫的太后执意不允了?
翁直踌躇半晌,壮着胆子道:“故内臣之功,多是护驾、长年随侍、侍读劝谏等,战功未有先例。若此时不予嘉奖,京营诸将士难免会想朝廷偏心,多生不平啊。为京营士气计,当是要重赏的。”
“京营已实际由陆过统领,升迁陆过亦是同理。”刘远道,“宦官监军早已属格外殊荣,京营总戎政的缺,总是应由兵部核准的上将担任,岂能由他一直兼着?”
皇帝本已满面的笑容顿时消散。翁直道:“此次嘉奖只讲北方一役,有功当述,与补缺调动并无干系,太傅若有远虑,他时再议。”
皇帝已然扫了兴,道:“今日就到此为止吧。小合口今日有人在宫中吗?”
一时李及跑出去问明,陆过回兵部述职,此刻仍在值房。
“为什么总是你在眼前?”皇帝对李及这个蠢奴甚是厌烦,“吉祥呢?”
“吉祥告假休养去了。”李及答,“自回来总像躲着宫里的人,当值也少,要不就成日告假出宫去。太后娘娘和各宫娘娘要问他皇上在北伐时的起居,好几次都没找到他的人呢!”
“滚出去。”皇帝见他竟要挑拨是非,先喝了一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