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十七回故事背景与整体概述

1.省亲别院的修建

为迎接贾元春省亲,贾府大兴土木修建省亲别院,这一浩大工程背后有着深刻的背景。贾元春晋封为贤德妃,这是贾府无上的荣耀,皇帝恩准元春回家省亲,贾府自然要倾尽全力筹备。

修建过程耗时良久,从选址到规划,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贾府众人的心血。选址在宁荣二府的北面偏西位置,充分考虑了贾府的整体布局和交通便利。规划上,力求打造出一座集江南园林之精致与皇家园林之大气于一体的园林式别院。施工期间,无数能工巧匠汇聚于此,日夜赶工。

时间跨度上,从筹备到竣工历经数月,期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贾府上下齐心协力,只为给元春营造一个极尽奢华、舒适的省亲之所,展现出贾府对元春省亲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筹备。

2.本回在全书中的位置与作用

在《红楼梦》的宏大叙事中,第十七回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此前,书中已陆续展现贾府的家族背景、人物关系以及一些日常琐事,为故事发展奠定基础。而第十七回,借省亲别院竣工、试才题对额等情节,将贾府的繁荣昌盛推向一个小高潮,对上承接贾府为元春省亲的筹备诸事,进一步展现贾府的权势与财富。

同时,此回为后续故事走向埋下诸多伏笔,对人物命运影响深远。大观园的建成,成为众多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后续宝玉、黛玉、宝钗等一众青年男女在园中的生活、情感纠葛、诗词雅集等情节提供空间。宝玉在试才题对额过程中展现的才情与叛逆,预示着他在追求自由和真性情道路上的坚持,也暗示其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将不断加剧。此外,本回对各人物居所的描写,如潇湘馆之于黛玉、蘅芜苑之于宝钗,从环境角度暗示了人物性格与命运走向,为后续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转折做好铺垫,推动故事朝着更为复杂和深刻的方向演进

二、试才题对额情节解析

1.贾政带宝玉入园的缘由

贾政决定带宝玉进园拟匾,背后有着多重考量。一方面,他听闻塾师称赞宝玉在对对联方面颇有歪才情。在那个重视文化素养的时代,这一消息让贾政对宝玉的文学才能有了新的认识。尽管宝玉平日里不喜读四书五经,对仕途经济毫无兴趣,令贾政颇为头疼,但这对联之才却让贾政看到了一丝希望,觉得或许可以借此机会检验一下宝玉的真实才学。

另一方面,题匾额对联一事面临难题。按常理,匾额对联应由贵妃赐题,可贵妃若不亲见景致,必然不肯随意拟写。若等贵妃游幸后再请题,偌大的园子、众多亭榭在这段时间里无字标题,难免显得寥落无趣,即便有花柳山水,也难以增色。在这种情况下,贾政认为不妨让宝玉一试,若宝玉能拟出合适的匾额对联,自然是好;即便不妥,再请雨村来拟也不迟。如此一来,既能解决当下之急,又能考察宝玉,可谓一举两得

2.宝玉题对额的具体过程与表现

众人首先来到一处“曲径通幽处”,此处峰回路转,佳木茏葱,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贾政有意考考宝玉,便让他题一匾额。宝玉略加思索,便说出“曲径通幽处”,此句化用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既点出此处清幽深邃的意境,又巧妙地契合了园林的景致。贾政听了,虽未直接夸赞,但也默认了宝玉的才情,众清客更是纷纷喝彩,称赞宝玉才情不凡。这一表现,展现出宝玉对古典诗词的稔熟,能够灵活运用古人诗句来描绘眼前之景,其文学底蕴初露锋芒。

行至“沁芳亭”,只见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上面有一亭子。贾政又命宝玉题联,宝玉灵感突发,吟出“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此联对仗工整,“绕堤柳”对“隔岸花”,“三篙翠”对“一脉香”,不仅描绘出了周围柳绿花红的美景,还通过“借”“分”二字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将水的灵动与花柳的香气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贾政听后,点头微笑,心中对宝玉的才华暗自赞赏,却仍故意挑剔说“也还罢了”。众清客则在一旁极力奉承,夸赞宝玉此联精妙绝伦,尽显才情。

来到“潇湘馆”,这里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宝玉看到此景,联想到湘妃竹的典故,便题下“有凤来仪”,暗指此处将来会有元春这位凤凰般的人物到来,同时也契合了此地清幽雅致、适合佳人居住的氛围。贾政听后,虽未多言,但从其表情可看出对宝玉的想法颇为认可。众清客又是一番溢美之词,称赞宝玉构思巧妙,寓意深远。

“稻香村”中,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宝玉题“杏帘在望”,并配上“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的对联。此联描绘出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画卷,既有清新自然的景色,又蕴含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贾政却认为此处过于穿凿,不像自然之景,对宝玉的题对略有不满。众清客则在一旁揣摩贾政心意,随声附和。

“蘅芜苑”内,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牵藤引蔓,累垂可爱。宝玉题“蘅芷清芬”,对联为“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此联将蘅芜苑的清幽与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出宝玉的文学才情和细腻心思。贾政听后,只是微微点头,未作过多评价。众清客依旧是一片夸赞之声。

最后来到“怡红院”,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宝玉题“红香绿玉”,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此联通过对室内外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优雅的氛围,展现出宝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悟。贾政对宝玉的表现虽未明确肯定,但也未过多指责。众清客则纷纷称赞宝玉才情出众,构思奇妙。

在整个题对额的过程中,宝玉充分展现出其出众的文学才华,他的题对不仅契合各处景致,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贾政表面上对宝玉的表现多有指责,实则内心对宝玉的才华颇为满意,只是碍于父亲的威严,不愿过多表露。众清客则为了迎合贾政,对宝玉的题对额一味夸赞,尽显阿谀奉承之态。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现了宝玉的才情与个性,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3.题对额情节对宝玉形象塑造的作用

这一情节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宝玉的人物形象,多维度展现出他独特的性格特质。

首先,凸显了宝玉的叛逆性格。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传统观念强调仕途经济,而宝玉却对四书五经等正统学问兴致缺缺。试才题对额时,他凭借自己的喜好和才情,抛开世俗的条条框框,以独特视角为各处景观拟匾题对,全然不顾贾政及众人的期待,这种不随波逐流的行为,正是他叛逆性格的有力体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其他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天命之上

天命之上

风月
世界自毁灭之后重建。于危崖之上,再起万丈高楼。被称为天选者的人们活跃在现实的幕后,行走在历史的阴影中,掌握超凡脱俗的力量,领受着崇拜与敬畏。有人说他们身负天命,万中无一。可季觉对天命不感兴趣。他只想有朝一日,去看一看天命之上的风景。“……”记录者写到这里停下了笔,看向那个满手油污的汽修工:“所以,这就是你破坏国际秩序、贩卖禁忌武器、资助颠覆组织、引发两极大战、图谋暗中统治世界的理由?”“关我屁事儿
其他 连载 94万字
七零之改嫁前夫发小

七零之改嫁前夫发小

女王不在家
旧书名《八零之改嫁》上辈子林望舒是人人羡慕的好命人,下乡一趟谈了个四合院里的对象,公婆给安排工作,男人也有出息,谁不羡慕?只是四合院里有公婆有姑奶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当人家屋檐下的小媳妇,其中滋味只有自己心里明白。就这么苦熬着,谁知道男人找了傍尖儿,孩子都抱回家了,一家子都劝,说你肚子不争气,还能怎么着,忍忍也就过去了。可她不想忍了啊!好在老天爷给了再一次机会。于是在那灰墙青瓦前,面对着大杂院里
其他 全本 157万字
私藏玫瑰

私藏玫瑰

芒厘
[正文完结。下本《你快点心动》求收藏][追妻火葬场,天降败给竹马,竹马yyds!]文案1江千宁被家里人从小宠到大,不知天高地厚为何物直到她遇到了陈寄白她年少时的欢喜,一不小心便落在这个清冷傲岸的男孩身上许多年可他不费吹灰之力却愣是把她的棱角摁平-江千宁从小到大想要什么有什么,陈寄白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个求而不得那一年,她看着他和另一个女人告白,睁着泪眼看了好久终于,她背着手擦干眼泪,决绝地转身离开她不
其他 连载 54万字
阵问长生

阵问长生

观虚
修界九州,道廷一统,世家压迫,宗门垄断,修道壁垒森严。底层修士修道无门,灵石匮乏,度日维艰。十岁的墨画,先天体弱,散修出身,家境贫寒。即便苦心修炼,终其一生,可能也只是一个卑微如蝼蚁的炼气修士。直到他的识海中,出现了一块道碑。可以领悟天道阵法,无限增强神识。墨画将借道碑,破碎修道壁垒,铸就无上神识,彻悟仙道阵法,问鼎长生大道……
其他 连载 31万字
如见雪来

如见雪来

杨溯
高冷禁欲猫妖攻X吊儿郎当流氓受-秘宗甲级通缉犯苏如晦病重惨死,甫一醒来,便发现已是五年后,他成了秘宗首徒桑持玉的新婚夫侍江却邪。桑持玉,苏如晦的生死宿敌,昆仑秘宗最负盛名的武官。昔日的天之骄子,不知犯了什么错被废右腿,满身鞭伤,苟延残喘。罢了,看在他这么惨又长得俊的份儿上,冰释前嫌吧。苏如晦心想。苏如晦一面为他治伤一面感慨,“这鞭子抽得你浑身没一块好肉,谁对你这么狠?真不是人。”桑持玉静静抬眼,道
其他 全本 70万字
神农道君

神农道君

神威校尉
【国风游戏】【全新设定】一觉醒来,你成为了玄幻游戏中的【司农】官。【王朝鼎盛】版本:你苦修《节气令》,从【风调雨顺】到【呼风唤雨】、从【五谷丰登】到【万物生长】、号令四季,默默发育。你小有成就,随军......
其他 连载 90万字